硼烷在半导体掺杂中起到的作用
外延层的电导率类型和电阻率取决于掺杂量。在外延过程中,掺杂剂同时或间歇地进入外延层。除硅外,硼烷(B2H6)通常用作P型掺杂剂,磷化氢(PH3)或砷(ASH3)用作N型掺杂剂。它们的易燃性和毒性。这些气体毒性很强,在室温以上不稳定,因此通常需要用大量氢气稀释。因此,这些氢化物掺杂气体在从气相进入外延层时不遵循简单的规则。为了使外延层中的掺杂浓度与气相浓度相匹配,只能根据特定的生长条件和外延炉来确定工艺参数。影响掺杂的主要因素有生长温度、生长速率、气相掺杂浓度和外延炉的几何形状。
此外,由于掺杂气体和硅源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竞争,掺杂过程变得相当复杂。研究表明,b2h6和ph3对硅的沉积速率有相反的影响,前者提高了硅的沉积速率,后者抑制了硅的沉积速率。pH3在高温下可被硅片化学吸附并分解成Si-H键,400℃以上氢解吸形成磷层,550℃时吸附最明显。吸附后,pH3在SiH4气流下稳定,有效钝化硅表面,抑制掺磷外延层的生长速率。另一方面,B2H6的粘附系数很小,很容易在硅表面分解形成硼。吸附的B2H6有利于硅源气体在硅片表面的非均相反应,从而提高了生长速率。此外,进入硅外延层的掺杂量也受生长速率的影响。在高生长速率下,砷的掺杂是由表面动力学(如表面吸附和扩散)决定的。在低生长速率下,掺杂过程由质量输运控制。
- 上一篇:各类稳定同位素的标准值
- 下一篇:氦气球对我们的空气、陆地和海洋造成了损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