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丁烯的制备方法及安全风险
制备方法:
主要从工业C4馏分中提取。不同来源的C4馏分中丁烯含量(质量)不同。催化裂化C4馏分含有约13%的1-丁烯、12%的顺-2-丁烯和13%的反-2-丁二烯;裂解C4馏分含有约14%的1-丁烯、5%的顺-2-丁烯和6%的反-2-丁二烯。从C4馏分中分离丁烯的不同异构体时,通常先分离丁二烯和异丁烯,然后对剩余物质进行精馏(或异构化、吸附等),得到纯度大于99%的1-丁烯。丁烯的三种异构体可以用作某些化学应用的原料(例如水合生成仲丁醇),而丁烷和异丁烷作为惰性物质不会影响反应。因此,在这些情况下,没有必要分离丁烯、正丁烷和异丁烷。
此外,有几种方法可以合成1-丁烯或2-丁烯。当乙烯在钛酸酯(丁酯或芳香酯)和三乙基铝存在下二聚时,可以得到1-丁烯。乙烯经镍催化剂齐聚生成长链α-使用烯烃时也会生成大量1-丁烯;丙烯歧化反应可以生成乙烯和2-丁烯。这一工艺用于工业生产,现已
安全风险:
丁烯异构体具有类似毒性,属于低毒类。毒性基本上与其他烯烃相似,但低于戊烯,比丙烯高4.5倍,主要原因是简单窒息、弱麻醉和弱刺激。液体丁烯会导致皮肤冻结。
急性毒性:
1-丁烯的浓度是炎症区域的麻醉剂。小鼠吸入2h后,绝对麻醉浓度为350g/m3,LC100为600g/m3,而LC50为420g/m3。兔屈肌反射在40g/m3时受到抑制。
2-丁烯在浓度约为300~400g/m3时对小鼠产生深度麻醉,对粘膜刺激性小。
小鼠吸入异丁烯LC50,415g/m3,2h;大鼠吸入时间为620g/m3。麻醉效果与脑浓度呈线性关系。
慢性毒性:
小鼠全天暴露于100mg/m3,连续140天,36天后拮抗肌的时间价值比下降;53天后,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,白细胞总数下降,吞噬活性和吞噬指数下降。
临床表现:
暴露于25g/m3的人有5分钟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。805~989mg/m3(占2-丁烯不饱和烃混合物气体的92.9%)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,嗜睡,血压轻度升高,有时脉率升高。高浓度可导致昏迷。
长期接触丁烯基混合气体的工人会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嗜睡或失眠、易兴奋、疲劳、全身疲劳和记忆力减退,有时还会出现粘膜慢性刺激。
- 上一篇:各类稳定同位素的标准值
- 下一篇:高压气体净化技术在配制标准气体中的使用